您所在的位置:东南网 > 西岸时评> 最新原创 > 正文

不能让乡村医生“一个人战斗”

2014-04-29 10:05? 任启鑫?来源:东南网  责任编辑:林雯晶   我来说两句
分享到:

今年44岁的乡村医生罗海香,被摆谷村1700多位村民称为“健康守护神”。 据了解,罗海香从17岁开始为村民看病。27年里,她没有休息日,走遍了该村分布于31平方公里上的16个寨子,对每一个村民的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。罗海香说,每次到各个寨子,都要背五六十斤的药物,抓药、看病、接生等都是一个人。(4月28日《贵阳晚报》)

44岁的乡村医生罗海香,27年如一日,用爱心和责任谱写了大山深处的一曲曲“健康之歌”,自己甚至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,无疑值得社会的高度肯定和赞誉。但是,透过“健康守护神”的这个感人故事,我们也看到了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存在的诸多困境和无奈。

首先,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,医疗条件仍然处在“超负荷”的状态。一个行政村辖16个自然寨子,一名村医的服务范围有31平方公里,试问,医生的时间和精力够吗?谁又敢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呢?

其次,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,特别是交通条件极差,是直接导致村民看病难、难看病的重要因素。在贵州,或许还有不少像摆谷村这样距离城镇远、地广人稀、道路崎岖的行政村,救护车辆进不去村子里,一旦有村民突发疾病,后果将不堪想象。

再次,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化建设严重滞后。虽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,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建设就已全面推行,但时至今日,农村地区非法行医、重医轻防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。据统计,目前我国共有村级卫生室66万余所,但属于乡镇卫生院举办的仅占8.47%,上一级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和监管成了“写在纸上、讲在嘴上”的冷笑话,农民群众的健康隐患无处不在。

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关乎亿万农民朋友生命健康安全的头等大事。因此,有关方面应当引起高度重视,用实际行动改善农村医疗条件,不能总是让乡村医生“一个人战斗”,那样的悲情谁都伤不起。
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
心情版
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