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东南网 > 西岸时评> 最新原创 > 正文

“私人订制”课表,真的合适吗?

2015-06-26 17:34:58?邓海建?来源:东南网  责任编辑:孙劲贞   我来说两句
分享到:

创业已成为时下的“流行曲”,浙江嘉定中光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于晓(化名)也偷偷加入创业大军,和朋友一起开起微店,每月竟能赚上万元。为了创业赚钱,他屡屡旷课,其行为引起多名任课老师的“投诉”。记者获悉,经学校讨论,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并没有让于晓退学,而是为其量身定制一张课程表,由该学生来选择自己希望获得的知识。(6月26日《新闻晨报》)

弃笔从商,经营微店。当事人既然不在义务教育阶段,学校若启动“放养模式”,任其自生自灭,好像也不是多么不道义的事。但,校方能主动承接压力与挑战,反而拿出量身定制的课表来成全,胸襟与姿态,确实值得点赞。

这事儿当然得辩证分析:一方面,因材施教确实知易行难。别说是上规上矩的课表,就是随便开个小灶,对于师资投入、课程资源来说,都是在“做加法”。见多了千人一面的作业和试卷,也看多了口惠而实不至的个性教育,能扎扎实实为孩子做点事,挺难得。但另一方面,高一学生以屡屡旷课的姿态悉心于微店,显然不是值得鼓励与倡导的行为。尽管教育部此前明确,“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,推行休学创新创业,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,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”——但制度设计针对的是高校,中国教育再怎么深改或多元化,估计也断然不会宽纵中学生去辍学营商。何况,国有国法,校有校规,旷课不上,既不开除,也不责罚,反倒拿出个性课表来“奖赏”,鱼与熊掌得兼的同时,会否突破了底线的规矩呢?

就像学校自己说的,由于该校高一年级仅200多名学生,所以易于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。但更多的中学学生数众多,几百甚至上千,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,恐怕就没有这么简单。“私人订制”课表,对当事学生是利好,但还是绕不开两个追问:第一,这样的课表,有没有可复制性?开网店的要照顾,玩网游的、学艺术的、爱踢球的该不该考虑?不能说,因为你挣钱了,就可以特殊;只要开了口子,基于公立学校的资源公平考量,起码不能成为特例。第二,一切教育改革或创新的规则,是法度。无论是中学生守则也好,还是学校订立的规矩也罢,总不能为了彰显因材施教之善,就可以罔顾群体规则的恪守。在这件事上,所谓“屡屡旷课,其行为引起多名任课老师的‘投诉’”之说,显然有轻描淡写、过于美化之嫌。课表“私人订制”也不是不可以,但起码应该把基于规则的罚单开列在前,不然,校园管理如何服众?

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虽是潮流,但“中学生创业”、“小学生创业”恐怕不宜堂而皇之地支持。基础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功夫,应该有更合规而理性的表达范式。

相关阅读:
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
心情版
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