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东南网 > 遏制人情消费> 案例分析 > 正文

不让人情往来成反腐死角

www.fjsen.com?2013-06-27 17:50? 刘运喜?来源:大河网 我来说两句

本月,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:人情消费渐成“社会之祸”。文章认为,当下泛滥的人情消费,已经不属日常的、互惠式社会消费的范畴。这股过度的人情消费之风,甚至绑架了不同社会阶层,使刚刚解决温饱的人群倍感人情往来之压力,使中等收入群体为不断增加的人情支出所困扰,使某些特殊群体越来越倾向于以“送礼”、“走后门”的方式攫取寻租空间。(解放日报6月3日)

党的十八大后,以365体育投注: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履职伊始,即在全国掀起了反腐风暴,并且针对“舌尖上的浪费”开展了一场全国性的“光盘行动”。一批腐败高官纷纷落马,“三公”消费开始透明,“餐桌上的腐败”得到遏制。治奢惩腐,厉行节约,反对铺张浪费,收到了明显成效。

但是,对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情消费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,潜滋暗长,正在成为腐败温床,成为权力寻租的空间。

中国自古是一个礼义之邦,素有礼尚往来的优良传统。人,既然生活在社会中,就要与人打交道,就要和人交往,就有求人办事的时候。人情,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,任何人都无法完全免俗。例如,逢年过节,婚丧嫁娶,开业庆典,乔迁新居,祝寿庆生,孩子升学,职称晋升,工作调动,职务提升,生病住院,等等,都是人生中的大事,也是人情往来的重要节点。一个人不可能把这些置之度外、老死不相往来,除非你与世隔绝。人情往来是培养和联络彼此感情,建立和加深彼此关系,表达祝福、愿望、感谢、感恩的重要方式。可以说,人情往来是人类情感的催化剂、润滑剂,是人际关系的纽带。所以,正常的、必要的人情往来必须要有,不能免。尽管有“君子之交淡如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”之说,但是真正在现实生活中,人与人的交往并不全是精神上的,仍然离不开物质的东西。

  • 责任编辑:林洪熙
  • 打印
  • 收藏
  • 【字号
相关新闻
相关评论